以下文章来源于洞见 ,作者洞见
洞见.
不是每一种观点,都可以叫洞见
文|洞见ciyu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最近,河南郑州的一对夫妻冲上了热搜。
半年前,他们因为生意失败,负债400多万,这让整个家坠入谷底。
夫妻俩绝望过、哭泣过,最后还是选择共渡难关,扛起这个家。
妻子选择摆小摊卖冰糖葫芦。
冬日寒风刺骨,她每天坚持出摊到晚上10点,一边抱着1岁的小儿子,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
如果顾客多到无暇抱孩子,她便把孩子放到自制的手推车底座上。
另外两个孩子在家写作业,一写完作业就赶过来帮妈妈的忙。
丈夫选择送外卖。
从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马不停蹄地接单、送单……
他要求自己每天保底送60单,为此常忙到夜里2点多才回家。
每天的送单量,几乎都是同城第一。
妻子每晚都会做好夜宵等他回家,并心疼地劝道:“跑不了那么多,就别跑了,别那么拼,安全第一,身体要紧。”
他却只是笑笑,对他来说,为这个家吃点苦是应该的。
一个吃得下苦,不发牢骚,扛起一家之主的责任。
一个受得了累,不埋怨对方,低谷时也相伴相随。
就如一个网友所说:“这样的家庭,迟早会东山再起。”
家庭是内耗不断,还是和睦向上,关乎一个家的盛与衰。
两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穷也只是穷一时,苦也只是苦一阵。
家和人宁,才是一个家谁都夺不走的财富。
PART
0
1
.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探春之口说:
一个家族,从外头杀来,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
彼此心不齐,窝里斗,往往是一个家庭走下坡路的开始。
网友@张沉凡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他老家小镇上一户人家的故事。
在90年代,男主人开了一家贸易公司,经过几年打拼,他的资产已过千万。
可没几年,他的公司便衰败了。
什么原因呢?
原来是吵架吵没的。
他嫌弃妻子在家里无所事事。
可他不知道的是,妻子一天下来都在围着这个家转,要辅导孩子的作业,要照顾体弱的老人,这中间还有数不清的杂事、琐事要操劳。
妻子指责他在外面花天酒地,每次都醉醺醺地回家。
但是他有苦难言,做生意免不了应酬,可能少了那顿酒局,就少了一张合同。
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吵得越多,心中积攒的委屈就越多。妻子有时因为生着闷气,就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顾,男人则约上几个酒友去借酒消愁。
他们就这样陷入到“吵架—问题—吵架”的恶性循环中。
渐渐地,精疲力竭的他便没有精力管理好公司了。
若是家人不和,一个家庭再怎么兴盛,总有一天会走向衰败。
英国心理学会曾经对80对平均年龄40岁左右的夫妻进行长期追踪调查,结果发现:
经历家庭纠纷后,人们往往难以集中精力工作,容易陷入“不开心—低生产力”的圈子,工作失误的风险也明显增大。
家不安则心不安,心不安则事不稳。
没有家庭作为依托,财富不过是无源之水。
PART
0
2
.
《时代周刊》曾发起一个调查:不幸的家庭有哪些特点?
其中一个结论就是,那些家庭往往喜欢互相指责,遇事就争吵。
比如家里的财务状况不佳时,两个人不是想着共渡难关,而是彼此嫌弃。
一个人如果失业了,得到的不是枕边人的鼓励,而是TA的责怪与挑剔。
这样长期处于内耗中,家庭难有兴旺之日。
情感咨询师@黄计鸿讲过一对想离婚的夫妻的故事。
这两口子在菜市场开了个小摊,一年到头下来,赚不了大钱,但至少能图个温饱。
可是妻子因为听信朋友的话,与其合开了一家服饰店,没想到赔得血本无归。
从那之后,他们只能更加卖力地干活。
大冬天的,他们凌晨三四点起床,开着面包车去抢新鲜的货。
下午六七点,菜市场没什么人流量了,其他摊主已经准备收摊了,可为了多赚点钱,他们会熬到晚上八九点。
按照这样的节奏,这个家其实很快就能重回正轨。
但有时候,我们往往能扛得住外界的打击,却受不住家人的指责。
渐渐地,他们之间会时不时冒出一些火星子。
丈夫时不时埋怨妻子亏了20万。
妻子见丈夫一直旧事重提,也不甘示弱地回怼:“谁叫你无能,不然我哪里会花心思去投资?”
平日里,丈夫唯一的乐趣就是抿一口小酒、抽几根烟。
现在,妻子总会指责说:“钱,都是被你喝没的、抽没的。”
丈夫听后,也不服气地杠起来。
在吵架中,有时气头上来了,一个不想出摊,另外一个见状也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因为时常不到菜市场出摊,那些老顾客也慢慢不来了,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差。
情越吵越淡,家越闹越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说:“一个家庭要想往上走,最大的阻碍不是贫穷,而是家庭中的内耗。”
一家人过日子,难免会遇到许多难关。
如果遇事就互生怨怼,这个家只会越过越衰败。
PART
0
3
.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在公开演讲中,就多次谈起:如果没有妻子卢爱玲的激励和信任,不可能有现在的他。
在负责设计肯尼迪图书馆时,他的方案被当地人质疑嘲讽,被同行批得一无是处。
就在他困顿迷茫的时候,妻子告诉他:“你的作品在我的眼中是最完美的。”
妻子的鼓舞让他坚持了下来,16年后,肯尼迪图书馆终于落成。
每个路过的人都惊叹于它的设计,贝聿铭也因此一举成名。
在幸福的家庭里,成员都是彼此的点赞师,而非差评师。
家人几句肯定的暖语,就可以治愈我们的疲惫,给足我们继续前行的底气。
如冰心所言:“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有家人一直为我们呐喊助威,即使我们身处困境,也会心怀希望。
东南大学教授仲济涛在读博期间,妻子毫无怨言地陪在他身边。
一个每天有业绩的压力,另一个有学业的压力,再加上两个人都是客居异乡,难免会碰到许多不顺心的人和事。
可所有的委屈、挫折和抑郁,最后都消融在彼此的陪伴和安慰中。
怕仲济涛学习枯燥,每逢周末妻子都会去教研室陪他一起读书。
看到别人买车买房,仲济涛也会失落,妻子却宽慰他说:“甭闹心,这些东西我们早晚都会有的。”
仲教授在论文里写道:“自从有了妻,感情世界有了最终的寄托和归宿,内心多了一份自足的踏实,也油然生出一份男人应有的责任心。”
如今,在两人共同的努力下,生活蒸蒸日上。
与家人相处的温度,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正如稻盛和夫在《经营三十四问》中所言:
“要想取得成功,的确需要付出很大的牺牲,但从来不是牺牲家庭,而是要背靠家庭。”
与家人大事一起扛,小事一笑而过,我们才能平稳地闯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PART
0
4
.
作者史蒂芬·柯维在写《高效能家庭》时,向很多社区的小孩征集过“家庭画像”。
在上千幅画作中,有人画了爸爸皱着眉头忙工作,有人画了妈妈穿着家居服打扫卫生,有人画了餐桌上爸妈的争吵,也有人画了一家人默默地坐在客厅里一言不发。
但有一幅画,被史蒂芬单独拿出来展览。
这是一幅农场主儿子的画作:
在堆满谷物的野外,满天繁星之下,爸爸妈妈相互依偎着,孩子们在一旁打闹嬉戏。
史蒂芬·柯维认为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有希望的家庭。
家,是每个人的能量补给站。
把家庭经营好了,我们便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宠粉福利来啦
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选留言点赞排名(点赞数量需超过30)第一的读者,即可获得折叠晴雨伞(如上图示意)。
领奖规则:
1.中奖人需同时满足关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众号;留言72小时内点赞数超过30;留言点赞数排名第一。
2.集赞统计截至发文到72小时,届时小编将回复您具体领奖方式。
3.每月每人限领一次,数量有限,快来参与哦~
THE END
本文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作者:洞见ciyu。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什么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