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末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一首革命者张恺帆在被关押于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看守所中写下的七绝,成为众人对知晓龙华二十四烈士的一条线索。而有更多令人扼腕的故事,藏在如今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中,就让小编带您一同去深入挖掘……
龙华路2591号,曾经的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现在是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是上海唯一的双国保单位。
(俯瞰图)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所在地,是创立于清朝同治年间的江南制造局的兵工厂。民国年间,这里一直是上海最高军事机构。门楼有两层,始建于1920年,中西样式,墙体顶端设堞口,二层楼台设岗楼,是当时龙华地区除了龙华塔以外最高的建筑。
(左为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门楼,右为现龙华烈士陵园四号门)沿着石子路往里走,历史沉重的痕迹越发明显。在此处设置的是墙外桃花展览,讲述的是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的沿革史。在龙华看到上海近代历史的缩影。
在遗址区有一个“大家伙”非常引人瞩目,一辆1:1复制当时关押革命志士至龙华监狱的囚车。
看守所的围墙高耸令人望而生畏,步入大门,白色恐怖时期的氛围愈发浓烈。三幢男牢呈“川”字形布局,分别为“天”、“地”、“人”,高高的白墙给人一种压抑感,牢房里昏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只有顶端的一排气窗。
(男牢内部)这里就是当年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们被关押的地方,生活艰苦还要饱受酷刑。他们身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环境中却丝毫没有消减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并在此还诞生了史上罕见的文学诗社——扪虱诗社,张恺帆的七绝便是代表作之一,后被大家熟知。
(张恺帆床铺)另一侧的两幢牢房便是女牢,空间狭小没有床,但是门常开启,可在院子里自由活动,因此当时革命者秘密传递信息,便是通过女同胞秘密承担的。
(女牢)◐
(优待室,为当时关押“政治犯”、“要犯”的特别囚室)在牢狱中革命者们互相鼓励,面对死亡坚贞不屈。挫败了国民党当局的各种诱降。国民党当局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于1931年2月7日秘密杀害了其中二十四位共产党员,他们被后人称作二十四烈士。
如今,距龙华二十四烈士牺牲已近一个世纪。走进旧址,历史的沉重留在斑驳的墙壁上,锁在大青石上的镣铐中,藏在鲁迅先生“不敢”来看的桃花里。今天的辉煌与幸福生活是昨天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岁月静好来之不易,我们应当铭记于心。融媒体工作部供稿 供图 编辑
来源:龙华英烈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