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指定交割仓库、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铜交割指定仓库在浦东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世天威物流(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天威)正式揭牌启用。
此次揭牌,标志着铜品种在国内国际双合约交易的基础上,首次在浦东实现了同一库区内完成“国内期货、国际期货、国内现货、国际现货”四个市场上的完全流通,且货物本身无需进行移动,真正实现了零物流成本的“期货现货联动、国内国际打通”。
从每天近两百辆集卡进出到“零物流”
有望年均进出口货量超过120万吨
在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世天威库区内每天存放着近30万吨的铜品种货物,一旦客户需要交易,这里的库区就忙碌了起来。
去年11月19日,国际铜期货在上期能源正式挂牌,中国期货市场首次以“双合约”模式实现国际化的期货品种。2021年1月20日,在保税区管理局、驻区海关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世天威在浦东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内生成了首张国际铜仓单;2021年4月22日,世天威成功获批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国内铜”的指定交割库,成为全国第一个大宗商品国际国内的双循环战略平台。
随着国际铜期货挂牌上市,仓库内实现了国际铜期现双合约运作;今年,叠加“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政策”,这里再次成为沪铜指定交割仓,非保税铜也能在此存放;由此实现了同一库区内,“国际期货、国际现货、国内期货、国内现货”四个市场自由流通,货物也实现了零移动。
“最初我们这里的仓库只能做国际保税业务,国内交易需要出区,客户国际期货交割更要拉到伦交所(LME)指定的仓库。按照一天5000吨的量,大概需要180多辆集卡,都在排队出区。”世天威物流(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宇蕾说。“如今在一个库区就实现了四个市场交易,在浦东外高桥真正做到零距离。“
世天威是上海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GOP)培育企业,目前,铜品种现货仓储量、期货标准仓单仓储量均占上海市场50%以上。得益于GOP服务专班,全方位、全领域、全天候、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务,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的开展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指定交割仓库、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铜交割指定仓库的揭牌启用,未来,公司有望年均进出口货量超过120万吨,年均进出口总额超过70亿美元。
铜产业链企业可在浦东自由选择交易方式
增强对全球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功能
自此,铜产业链企业可在浦东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世天威公司自由选择保税或完税的交易方式,可以根据期货现货市场的价差变化、国内国际市场的行情波动,随时在四个市场中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市场进行交易和交割,业务操作灵活性大大增强。
这一业务的实现也将助力国际铜与国内铜期货进一步形成合力,通过双合约同时服务在岸和离岸两个市场,通过“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战略,牢牢把握国际贸易主动权。
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处长梁翔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综保区内就可以完成保税和非保税业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动,形成合力逐步推动上海铜期货价格成为国际市场交易指导价格,持续提高中国价格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据统计,2020年,保税区域投资企业完成未锻造的铜进口额357.0亿元,比2019年增长47.2%,占全市同类商品进口额56.8%,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额11.9%;保税区域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3507亿元。
活动中,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我国大宗商品产业国际化发展。
下一步,保税区域将继续加强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作力度,将“期货现货联动、国内国际打通”的业务模式拓展至铝、铅等其他大宗商品品种。
同时,利用区内跨国企业总部集聚优势,支持国际交易商参与境内期货市场交易、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进境外设立交割仓库,持续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增强对全球大宗商品资源的配置功能,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全面提升与“离世界最近的地方”相匹配的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真正将保税区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注入强劲动能。
文字/部分摄影:杨珍莹
原标题:《全流通,零移动!浦东在全国首次实现铜品种四个市场完全流通》